面正为自己的生命嗦嗦发抖。
诺曼底:概要(摘自《世界大屠杀》)
…倘使希特勒在六月下旬接受了隆尔和
斯德的提议,把战争结束掉,我们就只需要向一个严峻的和约屈服。我们最终也许会象现在这样被瓜分掉,也许不会,不过我们的人民肯定可以逃脱一年的野蛮轰炸,包括德累斯顿那场使人
骨惊然的恐怖事件①和艾森豪威尔向易北河的灾难
军。在东方,我们就可以逃脱布尔什维克的全面
抢劫这
恐怖行为,世界对这
恐怖行为
笑旁观,不以为意,而数百万我们的平民却不得不背井离乡向西逃难,就此无法回去。
一九一八年,我们还占领着外国土地时,鲁登夫和兴登堡也曾同样主张,在别国能够把战争的破坏加在德国领土上之前投降。但是一九一八年有一个政治权力和一个军事
门;通过德皇的逊位,政治家们可以及时向敌人投降。现在,没有政治权力,没有军事
门;一切全集中在希特勒一个人
上。从政治上说,他如何能投降,并把脖
伸向绞刑官呢?他只好战斗下去。
很好,那么他战斗下去的战略又如何呢:是好还是坏?他的战略是僵的、自满的、笨拙的。他丢失了诺曼底。登陆的兵力只有五师人!倘若装甲师被调
来,集中在一起,那么不顾
不利条件——情报的不灵通,敌人的空中优势,海军的炮轰等等——隆
尔的
练的参谋长斯派达尔会把装甲师派上阵去,对付挣扎向前的
国兵和英国兵的。结果将会是一场历史
的血腥大屠杀。在奥
哈海滩,步兵作战师第三五二师恰巧在那儿作战,他们一师人就把
国兵差一
赶下大海去。在那些最初的时刻里,倘使发动一次有计划的、集中兵力的反攻,那么有什么事不能办到呢?
如果我们打垮了那五师人,那很有可能就是转折。英
人不是俄国人;政治上和军事上,他们都经受不起这样的
血。如果所有那些异想天开的准备工作,所有那些技术与财富的大量集中,都不能阻止他们的登陆
队在那个决定
的第一天遭到杀戮,我相信艾森豪威尔、罗斯福和丘吉尔就会畏怯起来,宣布一次保全面
的“撤军”政治方面的结果将会是惊人的:丘吉尔就会垮台,罗斯福在大选中就会失败,斯大林就会指控他们背信弃义;甚至会在东方单独缔结某
可以持久的和约,谁知
呢?但是阿
夫。希特勒偏要从贝希特斯加登指挥那几个装甲师。
在毁灭迫近时,希特勒抱着,而且煤蝶不休地讲着,三
自我安
的幻想:1。分裂反对我们的联盟。
2。用奇迹般的新武使战局改观。
3。从中的工厂里突然生产
大量新型的
气式飞机,把敌人从天空一扫而光。
在生死攸关的七星期中,他持让驻扎在加来海峡地区等待“主要
侵”的第十五兵团
兵不动,因为他的宝贵的V—l及V—2火箭发
台在那儿。可是最后,当火箭发
去时,它们只是次要的恐怖武
,在
敦胡
地造成了一些死亡和破坏,并没军事价值。那
战斗机直到一九四五年才从
中的工厂里慢慢制造
来,但是为时已经太晚了。至于唯一关系重大的武
原
弹,希特勒未能支持这项计划,从而白白浪费了我们在分裂原
方面所取得的科学上领先的地位,而且他还把后来为我们敌人生产原
弹的那些犹太科学家驱逐
境。
诚然,分裂敌人的联盟是我们唯一的逃生之门,但是弗兰克林。罗斯福在德黑兰的明的政治手腕,把这
门砰地一下关上,封闭起来了。因此,六月二十二日,恰好在我们
攻苏联三年以后的那天,迄今为止最严重的惨败,德黑兰计划中指派给斯大林的任务,即白俄罗斯战役,突然从东方降临到了我们
上。
我现在就掉过笔去,叙述一下这一冷酷无情的事件。